new
您的位置:首页>暖丰动态>行业资讯>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》
2022-04-13

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》

分享到

2022年4月12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》,《规划》提出清洁供热相关内容:

重构绿色低碳供热保障体系

1.增强城市供热保障能力

优化热电联产源网结构。加快推进配套调峰热源建设,完成左家庄二期和鲁谷北重等调峰热源工程。推进鲁谷北重、北小营、首钢等热源配套管网建设,建设东坝金盏地区余热管网,推动南中轴地区供热资源整合。打通断头断点,优化水力工况,提升供热管网安全运行水平。

充分利用余热资源。推进东北、东南热电中心余热利用改造试点。逐步降低城市热网回水温度,提高电厂余热利用效率。推进燃气锅炉房烟气、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,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污水源热泵供热替代。深化跨区域清洁供热合作,研究津冀电厂余热为本市供热的可行性。全市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。

2.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

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,新建建筑不再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,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。推动城市副中心、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。建设张家口—北京绿电蓄热试点工程。配合农村建筑节能改造,在具备条件的设施农业、养殖基地、特色村镇、旅游风景区和民宅(宿)创新技术应用形式,打造一批多能互补、绿色供热的示范项目。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%以上。

3.推动供热节能增效

推进建筑节能升级,降低供热系统能耗。新建建筑全面落实节能设计标准,增加智能供热强制性条款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,推广应用绿色建材,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。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,开展零能耗建筑研究。推进供热计量改造,加快实施供热系统热源及管网改造。完善热计量收费制度,集中供热的公共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,探索更利于建筑节能的供热收费模式。到2025年,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20年下降10%左右。

4.提升智能化供热水平

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仿真系统、物联网、GIS定位等技术进行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,搭建企业级智能化供热管理平台,推进全市供热行业“一张网”系统建设。

创新能源综合利用模式

1.扩大多能协同综合智慧能源示范

在前期试点基础上,进一步推动能源企业建设数字能源云中心,扩大在城市副中心、新建功能区、新建小区和新建公共建筑等的示范应用范围。创新综合能源与节能服务模式,为产业园区、商业综合体、高端商务楼宇等重点用户提供能源托管、节能改造、智能运维等服务。打造一批数字能源转型、技术创新示范、新能源应用专业化运营的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。开展首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运行安全保障协同支撑方案研究。

推动“多表合一”。对居民终端用户水、电、气、热计量仪表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,研究制订标准规范,推广智能计费缴费模式,有效监测、分析和整合各项能源消费数据,支撑智慧城市整体运行,指导用户和企业节约能源资源。

2.推进区域能源互联网规模化应用

以区域综合能源规划为引领,在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应用的基础上,积极推进延庆区、“三城一区”、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、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能源互联网规模化示范应用,打造低碳节能示范区,形成城市能源综合运行管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。

3.搭建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场景

支持氢源保障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。合理布局电解水制氢规模,提高绿色氢能比例,构建低碳、经济的绿色氢能供应体系。探索利用垃圾沼气、污水污泥等生物质制氢,研究在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区等开展垃圾制氢的可行性,促进本市可再生能源高效循环利用。

大力推动加氢站建设。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,按照“示范引领、区域辐射”的思路,2025年前建成投运74座加氢站,形成布局合理、适度超前、供需匹配、安全有序的加氢站供给保障体系。

深入研究氢能应用布局。在城市副中心及昌平能源谷、中石油沙河科技园和大兴、房山、延庆氢能示范区等产业园区,探索开展氢能在建筑分布式供能、民用热电联供、储能调峰等领域应用。‍

来源:CHIC清洁供热产业


  • 品牌动态
COPYRIGHT (©) 2019   版权归广东暖丰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   备案号:粤ICP备14043668号   网站地图